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校友访谈

陈济锦:以低调务实之心 成就跨界事业之臻致


发布日期: 2016-09-19 浏览次数: 158

中国网9月19日讯 从传统制造业转战新型服务业,再转战信息科技产业,乃至目前热门的资本投资业、智能家居业,行业跨度之大令人瞠目,更让人惊叹的是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领域,他都能做得风生水起,业绩不菲。

然而,他却鲜少出现在公共场合,也很少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要学会低调”。

他就是合并前的福建机电学校1985届校友、上海岁金集团顾问——陈济锦。

“严谨务实”、“持之以恒”、“严肃认真而又多才多艺”,熟识陈济锦的人,是这样对他评价的。

学习、娱乐两不误

1982年,陈济锦进入当时的福建机电学校求学,被第二志愿的第二专业录取,陈济锦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是与机电学校的一种缘分。

填报志愿时,陈济锦首选专业是机械制造,第二专业才是工业企业电气化。这种录取结果并没有让陈济锦倍受打击,他反而觉得机电学校优良的校风和严谨的学风让他深受感染。至于没有被第一专业录取,而是学习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却让他感到庆幸。“新开设的这个专业跟上了时代的节奏,更实用、更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

“机电学校很早就把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联系了起来,这种比较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地方。”陈济锦介绍说,读书期间,拆装收音机、电视机等设备,大家都很熟练。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当时的龙溪机械厂作为学生们的课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创造了机会。实习期间,爬上低压、高压电线杆作业也是家常便饭。他觉得正是这些学习、锻炼的机会,培养了机电人务实、肯干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不少学生毕业后不久在工作单位得到重用。

陈济锦现在还十分清楚地记得班主任严文华老师,虽然当时严老师在自修时间经常会来点名,让大家没有太多的自由。但是由于严老师大学毕业不久,对待学生就像朋友一样,一点年轻气盛的架子都没有,仍然很受同学们欢迎。多年来,陈济锦一直和恩师保持联系。今年5月,他去台湾时,还特地拜访了已在台湾生活的严老师。

除了专业学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也是陈济锦津津乐道的,这也让他成为了校园里多才多艺的活跃分子。热爱音乐的陈济锦,看到同学中有会吹笛子的,便买来笛子,跟着学。看到有会吹口琴的同学,又买来口琴跟着学。遇到学校举办活动,经常还能露一手。而他印象最深的则是,当年自告奋勇书写对联并获奖的事。

在学校倡议各班自行举办的一次迎新晚会上,有同学别出心裁地提议,在我们班的教室门口,贴上一副由班级学生自创并书写的对联,这在当时是“既拉风又显得个性十足”的创意活动。但是写什么、怎么写、谁来写却成了困扰大家的难题。最后有同学推荐喜欢书法的陈济锦来完成此重任。陈济锦不负众望,很快就创作出一副对联,并贴到了教室门外。更让大家都没想到是,正是陈济锦即兴创作的这副对联,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帮助他们班在晚会年段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建议在校大学生们趁年轻时多学一点东西,多才多艺对工作会很有帮助!在同事眼里,也会变得更有亲和力。”

低调勤奋的60

生于1963年的陈济锦,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在与同时代的人共同经历中国经由改革开放而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正所谓“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和陈济锦一样,年轻时抓住机遇,幸运地登上国家改革开放的这趟“高速列车”,如今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1985年夏,陈济锦毕业。他和十几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当时的全国知名企业——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日公司”)工作,这也是我国电子行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和他们一起到福日公司报到的新员工中,还有十来位是大学本科生。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走在人群中可谓凤毛麟角,不论在任何单位,新进的大学生往往都如香饽饽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勤奋踏实又多才多艺的陈济锦很快从一同报到的20多位应届生中脱颖而出。从技术员到团支部书记,再到从事生产管理工作,他只用了3年时间。通过组织并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提升了部门乃至公司里年轻人的活力。“中专生低调、踏实,领导交给的任务,认真地完成,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认可。而那些刚毕业的本科生自恃清高,理论懂得多,工作中动手能力却很差。” 他回忆到,当时最先受到公司领导重用并得到提拔的却是学历较低的中专生,而他自己则是这拨人中第一个被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上的年轻人,当时年方28岁。

走上管理岗位的陈济锦,没有停止对知识追寻的步伐。通过边工作边自学,他考上了福州大学,攻读管理工程学专业。学成之后,在时任福日公司总经理的许可下,尝试对福日公司生产管理工具进行大胆改革。新的生产管理工具在使用中收效良好,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之前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的“小日程计划表”和“生产工作号编制方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就是陈济锦提出的新的管理方法。在中国的日立企业,这套管理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沿用至今。作为生产组织的一线指挥人员,陈济锦带领福日公司在1994年实现了年产百万台彩电的目标,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效益,

“事情要做就要做好,而且还要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是陈济锦一直奉行的准则。也正是得益于自身良好的综合素养,陈济锦在福日公司从1985年一直工作到2004年,19年间,他从20出头的毛头小伙变为步入不惑之年的成功人士,从最初的基层技术员逐步成长为福日公司电子事业本部的本部长,相当于公司的副总经理。这些年的积淀,不仅丰富了他的工作经历,还让他对转战上海、步入新领域,接受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从20出头的毛头小伙变为步入不惑之年的成功人士。19年的时间,不仅丰富了他的工作经历,还让他对转战上海、步入新领域,接受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大胆跨界 转战新领域

自2004年初到上海,陈济锦从上海岁金大酒店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开始,历任上海岁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汇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到2011年上海岁金集团正式成立,出任董事兼副总裁。十多年来,上海岁金公司在不断跨界、尝试新领域的发展,而始终处于核心管理层的陈济锦也在不断跨界,为公司新的发展方向保驾护航。回忆起赴沪12年来的大事小事,用他的话来说“每件事的背后都潜藏着我的心血。”

亲手组建了上海岁金集团是陈济锦认为最值得骄傲的事,“现在岁金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并且也在沿着最初想要的方向健康地发展。”目前被陈济锦视为集团“三套马车”的房地产事业部、信息科技事业部、资本投资事业部等正在良性的运转。近年来,岁金集团又开始涉足智能家居以及健康、文化等行业。

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陈济锦,深谙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各种场合上,他时常会对大家说“企业要发展光靠一个陈济锦是没有用的,更需要大家的聪明脑袋和勤劳双手!”而当员工工作没做好时,他会很严厉地批评他们。但是陈济锦的批评并不是单纯的骂,而更多的是教育和指导。他觉得年轻人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全,难免出错,但是年轻人思想前卫、新锐,公司要想更好地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努力。

陈济锦对年轻人的培养不仅在于其对他们口头上的教育,更有魄力的是,他敢于放手让年轻人去干。2007年,他还回到母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后来有5位毕业生进入了岁金公司工作。一开始,陈济锦就以学长的身份关心这些后辈,并时常鼓励他们安心从一线岗位开始历练,在公司发展壮大后将大有作为。其中一位还被派往山东菏泽,在岁金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开展工作。2013年,这位校友已经成长为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学校培养了我严谨务实的作风,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多一些肯干,少一些浮躁,这样将会前途无量”陈济锦这样勉励学弟学妹。

集团步入正轨后,陈济锦就萌生退意,希望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2016年,陈济锦卸任副总裁一职,担任公司顾问,并保留董事的身份。

如今的陈济锦,工作之余,时常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时晒出一些美景照片,在得意之作的一角,还会加注个性化标志——“Jin摄影”。热心、谦和、从容,怡然自乐,这是陈济锦传递给身边人的正能量。





相关链接:福建工程学院主页 | 福建工程学院校友会
©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福建·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新区学园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