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校友访谈

倪希锴:八十载拳拳学子心 六十年殷殷校友情


发布日期: 2016-06-20 浏览次数: 390

  55届福建工程学院杰出老校友倪希锴(中)

 

    倪希锴,男,福建福州人,是福建省建工学校1955届工程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生。曾任福建省土地学会理事长,福建土地管理局副局长,福建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

  “别叫我局长了,不好,这个要和大家讲清楚,不能再叫我局长了,叫我倪老就好了。”初见倪老先生时,话语中带着和蔼的笑容,给我们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倪先生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十分健谈。蔷薇花盛放的四月,正值福建工程学院迎来办学120周年之际,倪老先生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说到当年自己求学的经历,耄耋之年的倪老精神百倍,侃侃而谈。

 儿时梦想指引前行道路

  小学毕业之后,倪老成绩优秀,怀抱着做工程师的梦想,在多所学校中,毅然选择了以工科见长的福建建工学校的工程与民用建筑专业。

  谈到自己当年学习的环境倪老记忆犹新:教室是不结实的木质结构,仅靠一块木板分隔两间教室,由于隔音效果差,上课时两间教室很容易互相影响。回忆着当年艰苦学习环境,倪老感慨现在学校的学习条件相比他们那个时代好了不知有多少。虽然当时条件艰苦,物质生活及其匮乏,但是倪老和他的同学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不管怎么样,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生活。”倪老还兴奋地分享了一段往事:他当年成绩优异并且获得一等奖学金,获得了学校二十五斤大米的奖励。“作为学生,就要以学习为重,无论什么时代,这个道理都是适用的。”倪老先生告诉我们说,他就是拥有这种信念,才能在求学路上和建筑领域有所建树。

  福建建工学校有着倪老太多难忘的回忆,至今倪老依然会时常去学校旧校址走一走、看一看,回忆那段艰苦却收获颇丰的岁月。

永不消逝的“蒲边精神”

  1962年,为了响应“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到山区去!”的号召,时任福建省建筑专科学校青年教师的倪希锴与十六位知识青年,组成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者队,奔赴连江县西北角的蓼沿蒲边大队,开始了长达13年的志愿服务生涯。在蒲边村,他们的故事犹如琥珀,历经岁月雕琢凝结,仍晶莹剔透。当年风度翩翩的青年,满腔热血来到艰苦的蒲边锻炼,为这个贫困的山村注入了生机,也将“爱国爱家,富责任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蒲边精神”根植于乡野间。

  这十三年中,倪老与当地的农民同吃同住,更多地体验到农民的真诚与实在。倪老笑提到当时在农村挑担,农民一天挑担的数量,自己一天却只能挑到他们一半的数量。倪老说,和农民朋友生活在一起,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事,一定要踏实、肯干。”这种实干的精神影响了倪老一生。在艰苦的志愿者岁月中,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的,正是倪老自进入福建省建筑专科学校以来所接受的校训——“实干、苦干、巧干”的精神。

学习学习再学习

  倪老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回到母校。他曾参与母校准备选新校址的讨论,倪老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见证着母校一步步走向繁荣。“土、机、电、化,当初学校只有这四个专业,现在我们学校有这么多学院这么多专业,说明我们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成果十分显著。”倪老对学校办学水平,以及今天的发展表示了肯定,并且祝愿学校明天会更好。

  采访即将结束时当我们问及倪老希望现在的学子继承老一辈校友什么样的精神时,倪老笑着摆摆手,表示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一定要与时俱进,而不单单是守着老一辈的精神。“现在的学生太幸福了!”目睹母校发展的巨大变化,倪老先生勉励青年学子:无论什么时代,珍惜求学时光,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学习、学习再学习。老先生用语言做桥梁,用行动做榜样,为福建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作者:张艳萍 (人文学院)

 




相关链接:福建工程学院主页 | 福建工程学院校友会
©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福建·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新区学园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