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校友访谈

施大茂:一个有“故事”的人


发布日期: 2016-06-13 浏览次数: 904

 

 【人物名片】施大茂,1962年6月出生于福建尤溪,毕业于合并前的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是1985届城市规划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福建建筑工程学校被称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1985年,施大茂以全班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福建省城乡设计规划院。1990年考上国家公务员,入职福建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1998年任规划处副处长。1999年,至武夷山政府挂职任副市长;2001年,任武夷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5年,至厦门市规划局同安规划分局任书记、副局长。2009年,轮岗至厦门市规划局翔安分局。2014年至今,任厦门市规划委员会规划处处长。
  施大茂校友,1985年毕业于合并前被称为福建“建筑业黄埔军校”的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现任厦门市规划委员会规划处处长。2016年5月8日上午10点,一个初夏时节的周末,施大茂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福建工程学院的专访。从至于学的年轻人到知天命的中年人,岁月在他的身上沉淀出质朴宁静的气质:健谈却不流于多言,敏捷且不失稳健。
 建专恩师: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当年我步入校门,看见墙上刷着这样一条标语:建筑是万岁的事业!认真想一想,建筑这个行业确实就是这样子的(笑)……”施大茂一边用熟稔的手法为大家泡茶,一边笑着告诉我们他对建专校园的最初印象,爽朗的笑声充满了他的办公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福建建筑工程学校被教育部审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有福建“建筑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录取分数线高,竞争激烈,是众多考生心中向往的学校。
  “我记得黄贤豪老师,也就是我们城市规划专业的发起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专业毕业出来的学生将来是要当市长的(笑)……可见我们这个专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有多高。”施大茂为到场的每一位年轻人都斟上一杯热茶,亲切且细心,“我们三年时间内学了三十几门课程,有建筑史、结构力学、规划原理、植物学、地质学、水力学、绘画……”
  已经毕业三十余年的施大茂谈起自己当年的课程时没有丝毫阻滞感,仿佛一名在校生侃侃而谈自己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专业基础功底之深厚令人惊叹!交谈中,施大茂的提起众多恩师的名字:林和来、李平、黄世清、张真、林丛华、陈树生……在施大茂看来,专业基础扎实得益于当年一批优秀的教师对大家严格但不严厉的要求。
  教地质学的陈树生老师的教学特色是每课必考,每堂课开始的前15分钟专门拿来问问题,提问同学们上一堂课学过的知识点,考察大家已有的知识是否掌握牢靠。“同学们战战兢兢,上课前都必须好好复习功课,就怕答不出来”,施大茂笑着告诉我们。
  教工程制图的林和来老师,他的口头禅是“蛮好的……这样改改更好!”用这样的方式,林和来老师首先是肯定同学们,再自然而然地对同学们提出更高要求。施大茂深情地说:“老师以这样的语言点评我画的图,非常鼓励我,不仅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也让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林恩生老师的故事亦令人印象深刻。林恩生老师负责学生科,管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平时,学校要求每个人早上六点三十分就要起床做早操锻炼身体,为了让大家能够自觉自愿的参加早操,天气不好的时候,林恩生老师一早就会在广播室广播:“天,是这么冷,是这么黑,同学们勇敢的爬起来吧!”真是登高而呼,从者云集!

  不过,同学们并非都能理解学校的严格要求。施大茂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当年学生“反抗”学校要求的小故事。当时建专附近就是福建师范大学等其他学校,同学们发现整个福州地区的学校除了建专外都没有晚自习,于是就不乐意了,通过学生会向学校抗议,希望学校能够取消晚自习。“老师当时对我们说,作为学生,你们晚上不学习,还要做什么呢?”施大茂说,“老师这么一说,大家想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都去晚自习了”。  

 

 步入社会:脚踏实地  以勤为舟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三年的建专时光,在施大茂的勤学苦读中一晃而过。1985年,施大茂以全班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分配至福建省城乡设计规划院工作。
  谈起毕业成绩全班第一的往事,施大茂不以为然地对我们摆摆手:“我是综合成绩排名全班第一。那时候算综合成绩,除了平时的学习成绩外,还要加上操行成绩、体育成绩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的奖励分。我因为是优秀学生干部,总分就加了6分。”随后,施大茂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如何当上学生干部的有趣故事。
  1982年入学的时候,学生会在国庆节欢迎新生。迎新晚会上,作为新生的施大茂初生牛犊不怕虎,为同学们表演吹笛子。“吹的不是很好,只吹了半支曲子”施大茂哈哈笑了起来,“但就是这半支曲子,大家对我有了印象。二年级的时候,就因为之前吹笛子的缘故被选为文艺部副部长。”
  1985年,刚到福建省城乡设计规划院的时候,施大茂的工作从手工画图开始。“那时候是一米二的大图,全部手工绘制”,施大茂指着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幅图告诉我们,“有这么大。如果画错了,就要重新开始……做规划也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景区规划为例,必须自己亲自跑现场,全得靠双脚。走到这个地方累了,说明要设一个休息站,走到那个地方内急,那就要加一个洗手间……”
  脚踏实地,以勤为舟,施大茂的人生天地越走越广阔:1990年考上国家公务员,入职福建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1998年任规划处副处长;1999年,至武夷山政府挂职任副市长,2001年,任武夷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5年,至厦门市规划局同安规划分局任书记、副局长;2009年,轮岗至厦门市规划局翔安分局;2014年至今,任厦门市规划委员会规划处处长。谈起自己相对丰富的工作经历,施大茂觉得并非靠运气所致。他说:“我认为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
  来自福建尤溪的施大茂从14岁起,就开始在闽江上放排,为家里挣工分。“从14岁到24岁建专毕业为止,整整十年,我没有间断过放排。每次暑假结束,我回到学校的时候,就像黑人一样,那是在江上放排的时候给太阳晒的。”  少年艰辛,铸就了施大茂勤奋务实的个性品质。施大茂诚恳地说:“我有很多不足,所以必须要谦虚;而别人只有看见你的谦逊,才会手把手的教你,愿意帮助你推荐你。”  

情系母校:建言献策  丹心依旧
  在施大茂生众多生动风趣故事中,访谈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小时。最后,我们希望他能为福建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提一些忠告和建议。施大茂沉吟一会,微笑着告诉我们他对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在校学子的一些思考。
  对于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施大茂认为应与社会对接,根据社会需要来安排。“比如,城市规划法要和规划管理相结合,这样更有针对性。”谈起建专的学习生涯,施大茂十分感慨:“我们当年学城市规划,就是实战做规划,像政和、松溪的城市规划,就是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做的,一点都不含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施大茂身上,我们看到唯有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学习才能炼出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施大茂热情地告诉我们:“学校可以请各个专业的优秀校友们回去上课,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实战能力。对此,我们这些老校友都是非常乐意的。”
  对于福建工程学院在校的青年学子们,施大茂提了三点建议:“首先,大家要时刻准备好,一旦给你机会,就要紧紧抓住不放。”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施大茂给我们讲了个“捡来的机会”,两年升职至副主任科员的故事。1990年,施大茂考入福建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时,是一名办事员,一年后转为科员。第二年,城市规划处要评一位副主任科员时,施大茂凭着平日里勤劳踏实的作风,得到了领导的推荐,被评为副主任科员。这对于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来说,是单位领导对其工作能力和人品的最好肯定。
  其次,“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出成果”。施大茂认为自己毕业三十余年一直做规划就是坚持的结果。“一件事情,如果不认认真真干个十年八年,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的。其实,年轻人干什么都是可以的,主要是要坚持,那些工匠级的抹灰、板筋,收入都是非常高的,都是人才。”
  最后,施大茂提起自信对个体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人,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信才能展得开手脚,同学们对自己一定要有自信。”施大茂谈起自信对自己的帮助,“我虽然是中专毕业生,但是我相信我的专业训练是非常好的,因此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学历高的人差。正是这个自信让我不畏手畏脚,潜心于自己的工作,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才能。”
  两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了,施大茂微笑着再次为我们斟上一杯香浓的武夷岩茶。办公室内茶香弥漫,大家笑靥盈盈,低眉垂首专心品茶。茶毕,同去的学生记者向施大茂提了个小问题,没想到施大茂不仅笑眯眯地回答问题,还给大家讲了个有趣的故事,真是个有“故事”的人!(作者:陈萍 韩宇 雷鑫晨)

 




相关链接:福建工程学院主页 | 福建工程学院校友会
©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福建·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新区学园路3号